校党委书记许涛为老同志解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并通报校情

来源:离退休工作处发布时间:2025-05-28浏览次数:10

5月28日,学校举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解读暨离退休教职工校情通报会,校党委书记许涛做专题辅导并通报校情。离休干部、老领导、老同志代表等近8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离退休工作处处长王青云主持。

擘画强国蓝图、传递使命担当

会上,许涛从“战略高度认识教育强国建设”“深刻把握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抓住关键推动纲要在高校落地”三个方面对《纲要》作系统深入的解读。

战略高度认识教育强国建设。报告首先指出,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召开的第六次全国性教育会议,规格极高、影响深远。许涛表示,《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刻阐述了教育的“三大属性”、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以“八大体系”为基本结构,将深化改革贯穿全文,突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部署,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系统跃升。《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牵引,围绕教育强国建设打基础、补短板、增后劲明确了主要举措和预期效果。许涛还从“强国建设是一个整体,教育具有先导性”“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条件”“在关键时代节点上重大制度创新是教育强国建成的内因”“国家力量在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四个方面总结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规律。

深刻把握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面对全球高等教育正在向追求“公平、卓越、国际化”转变的浪潮,许涛从“注重教育公平”“深化教育国际化”“强化信息素养”“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重视教学和学习成果评估”“加强大学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六个方面总结了全球各国近年来高等教育政策发展的六大趋势,并详细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在教育规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所拥有的底气,以及面临学龄人口变化、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复杂的国际形势等挑战。

抓住关键推动纲要在高校落地。围绕《纲要》落实,许涛提出高校推动落实的十大核心关键,涵盖党的全面领导、立德树人、提质扩容、分类改革、双一流、拔尖人才培养、人工智能、自主知识体系、铸魂强师和科技成果转化十个方面,向在座老领导老同志详细介绍了我校在贯彻落实《纲要》的创新举措和特色做法。

许涛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要锚定《纲要》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目标任务要求,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学校工作进行全面审视,把握大势、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同向而行,对“教育强国、上财何为”作出有力回答,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上财智慧。

银龄智汇助强国,薪火相传话担当

与会老同志作为教育改革的亲历者、见证者、贡献者,离开工作岗位后,依然坚守初心使命,时刻关心党和国家教育事业以及学校发展。在交流讨论环节,大家回忆奋斗历程,点赞发展成就,交流教育强国建设的感悟,并围绕落实《纲要》、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等提出宝贵建议。

离休干部、离休支部书记葛寿昌:

听完许书记的报告我感到很受鼓舞、深有体会。教育强国应包括教师队伍强,教学质量强、教学领导强、教育设施强、教育体制强这五个层次。教育体制强的关键是科学的聘用制度、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完善的结业制度。而教师队伍强的核心在于政治觉悟强、专业知识强、教育能力强和师生关系强。

校原党委书记马钦荣:

听了许书记的专题报告很受启发,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等教育正是这三者融汇点。

在当前落实《纲要》的过程中,高等院校要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以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根本,筑牢育人的根基,把学生培养成经得起风浪考验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根据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需求、科技革命的趋势、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优化专业结构,培养供需适配的人才。要以提升质量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培养模式,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以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为抓手,推进协同育人。要更新教育观念,数字赋能,创新教育教学形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助力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改进和完善管理工作。

商学院退休教授刘荔娟:

听了许书记的解读报告很受鼓舞、很受教育,通过查询网上相关资料,了解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我们的大学毕业生都超过1100万。在毕业生数量上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大国!但我认为建成教育强国的含义不是毕业生的数量而是质量,关键核心是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又依赖教师质量的提高,以适教育强国之需。

离退休党委委员、离退休第九党支部书记、商学院退休教授岳咬兴:

听了许书记的报告,我们深深感受到学校对我们离退休人群的关心、关爱和关注。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银龄”也可以是“乐龄”,我校离退休工作处创建的“上财乐龄”系列活动充分展现了退休老同志的精神面貌和特色活动,涵盖经济专业特色的“经济沙龙”,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和各类健康讲座等。总而言之上财退休人是快乐的,幸福的。

资深教授,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校郭秉文奖获得者,商学院退休教授戴国强:

许书记报告对纲要做了深入的精彩解读,听了很受启发,受益匪浅。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十三个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农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

2023年10月30-31日中央金融工作议上提出建设金融强国。

教育强国是其他十三个强国建设的基础。实现强国建设的目标需要大批合格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从世界强国发展史来看,科技和制造业是强国之基,是国民经济的主体,而现代化强国发展的经验又告诉我们,先进的科技和制造业离不开科学的经济管理和高质量的金融发展,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科学的管理能提质增效,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上海财经大学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应紧跟时代步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聚焦时代需求,承担财经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使命。

纲要第四条: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打造战略引领力量,第(十五)款提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教材是自主知识体系最重要的载体,高校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这项工作,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一份力量。

纲要第八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第二十七款提出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作为高校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的初心,坚定为国育才的立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要提升自身专业素质能力。面对新科技革命、社会变革、全球经济变化等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不断增强课程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增强服务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


退休教师工作者社团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退休教授葛守中:

听完许书记对教育强国规划的解读、上财的行动计划和谋划高质量举措我感到非常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贺信中提到: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在当今全球创新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也为上海财经大学今后的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

此次《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解读暨离退休教职工校情通报会,不仅是一次政策解读的分享与交流,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升华,让离退休老同志对学校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也为学校未来工作开展凝聚了磅礴力量。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上财人的努力和奉献,上财的今天,凝结着老领导、老同志的辛勤汗水,上财的未来,将永远铭记着所有上财人艰苦拼搏的印记。许涛最后说,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中,上海财经大学将发挥优势,汇聚各方智慧力量,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希望各位老领导、老同志继续发挥独特的优势作用,为教育强国建设、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继续贡献银发力量,共同奋力书写“教育强国、上财何为”的新篇章。

学校党委历来尊重和关心关爱老同志,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学校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新时代离退休工作,本月14-15号学校也举办了全校首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培训班。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关心下,学校将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搭建发挥作用平台载体,提高服务质量,创造条件让老同志共享美好生活、安享幸福晚年。

(供稿:李中原  供图:烟文雪  编审:依子贺  收稿日期:2025年5月28日)